《亲爱的小孩》吉他谱及歌曲赏析
亲 爱 的 小 孩
嘉颖点评:
《亲爱的小孩》最初是电影《法外情》的主题曲,创作发行于1985年,原唱是当时著名的台湾女歌手苏芮,之后的三十多年里曾被多位歌星翻唱过,例如刘德华,张信哲,孙燕姿等等。
这首歌曲饱含深情,以温柔的语气耐心地、反复地询问一个小孩,探究其内心的感受。唱歌和听歌的我们也仿佛在这样有些忧伤的旋律中看到从小到大、那些心灵旅途里或许不为人知晓的一幕幕。
那些曾经历的孤独和无助,走过的黑暗和失落,以为早已遗忘的陈年旧事,也许已经深埋于心底,在此时大约亦可能重新浮现于。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内在小孩”,指的是人们小时候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不被允许的情绪或被伤害的经验,在内心里还存留着一个脆弱、受伤、需要被关心的童稚“小孩”。
这个“内在小孩”很在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即使是在成年以后,人们在心理、精神乃至身体方面许多的症状都来源于“内在小孩”。
而如果仔细体味和反思,我们的许多情绪,许多喜好或憎恶,大抵也源于自己的“内在小孩”。儿时那些不被觉察的感受深植于潜意识,奠定着一生三观的基础,也决定着人生中许多的选择。
所以,一直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而更残酷的事实也许是,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以及他(她)的家人和子孙,不幸的人用一生可能也无法治愈童年,甚至将负面的影响带给他(她)的家人和子孙。
就在前两天,网上一则成都中学生母亲节当天坠楼的新闻再次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推上热搜;其实,关于未成年人轻生的事件几乎从来没有消失过,甚至自杀和自残的未成年人里,年龄有不断刷新最小值的趋势。
人生而有求生的欲望,可是这些含苞待放的孩子们却选择了这样决绝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看到这样的新闻,所以想起这首《亲爱的小孩》,而听这首歌,又想起电影《少年的你》。
开篇里,那个跳楼的女孩胡晓蝶,还有整个影片里弥散的那份无奈和压抑,周冬雨和易烊千玺饰演的陈念与小北,浸满泪水和挣扎的青春——有来自于学业的压力,有来自于家庭的绝望,有来自于校园的荆棘……在那最黑暗的日子里,若不是彼此为伴,大约这两个少年会有无数次如胡晓蝶和这个成都49中的孩子一样,选择永远离开这个带给他们太多伤痛的世界。
而数以亿计青少年存在的中国和世界,又依然隐藏着多少个这样可能因心底绝望而告别世界的孩子?!
其实,几乎每个孩子走上绝路前都经历过相当长时间的抑郁和无奈,只是大人们往往因自己固有的观念或偏见没有及时察觉和疏导,所以才酿出一个又一个悲剧。
人之初,性本善。
《道德经》里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天使”,他(她)们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其实都无不从环境中习得,又深受身边人的影响;每个悲伤的故事都是点滴积累而来。
愿每个家长、老师,乃至每个社会的成员都对孩子们心怀爱心与善意,让人世间少一些那样的悲痛和决绝。
人心向往阳光、温暖和爱,孩子渴望被看见、被肯定、被理解、被接纳。
也许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一步步走在“回家”的路的小孩;而“家”也就是我们可以全然做自己的所在。
在那里,我们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自信、从容,会有悲喜,却也会明白那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风景。
我们可以被身边的亲人朋友接纳,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被自己全然地接纳。
我们或许渺小平凡,或许碌碌无为,或许乘风破浪,或许时常困惑迷茫,但是我们都能始终坚持活着的勇敢。
亲爱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 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
亲爱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 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
我亲爱的小孩 为什么你不让我看清楚
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 在黑暗中独自漫步
亲爱的小孩 快快擦干你的泪珠 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