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宅在家却无法开始练琴,如何治疗拖延癌?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介绍了如何通过制定练习计划来提高效率。可即使有了科学的练习计划,如何付诸行动呢?
1、心理暗示
如果你有一定的可支配时间,却仍因为惰性与各种诱惑而无法开始练习,不如尝试利用心理暗示来“骗”自己。
当反复思考“今天要刻苦练习4小时+”时,往往因为潜意识担心练习的枯燥与耗时,所以不断以各种理由来拖延练习开始时间,最终反而无法完成目标。
此时,不如以一种轻松的态度来暗示自己:“今天就随便玩5分钟吉他吧。”
相比起计划枯燥且冗长的练习,“5分钟”和“玩”就轻松了,很容易开始。况且一旦拿起吉他,找到练习的乐趣后,怎么会只练五分钟呢?
2、视频记录
一个乐手若感觉自己的演奏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他也很容易对练习产生厌倦。这时,如何通过捕捉细微的进步来激励自己练琴呢?
视频记录是一个好的方法。如果你今天的练习计划是一条乐句,可以录下第一遍演奏时的视频,练习结束时再录下另外一段;同理,在练习乐曲时,先录下第一遍完整演奏时的视频,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录一遍。
这样,通过比较练习前与练习后的区别,你能直观感受到练习所带来的变化。
3、第三方督促
第三方的督促永远是保证练习的高效途径。其中,最有效的督促者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音乐教师。当他/她给你制定了科学的练习内容及严格的回课要求时,你仍会心安理得地偷懒吗?
对于自学者而言,则需要寻找音乐上的伙伴作为督促者。此时,对于需要监督的内容则需要一些“委婉”的表达,例如:我今天准备练一些大师的乐句,明天有没有空来一起Jam一下?或者,我这周准备练《XXX》(曲目),周末来我家玩,弹你听听?
试想,如果你在练习前就将练习内容告知了你的朋友,若不想在朋友面前“失信”或者“失误”,你仍会拖延每天的练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