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泛音?关于古筝泛音的弹奏技巧分享
很多古筝学习者在弹到《香山射鼓》、《梅花三弄》、《广陵散》等曲目时,会遇到泛音的应用问题。
这个在古筝当中听到的一种空灵、具有飘渺、幽远意境的声音,它让人联想到晶莹剔透的水花,让人联想到纷纷飘落的花瓣等等,那些小巧玲珑的东西。
它晶莹剔透,轻盈飘逸,犹如蜻蜓点水。今天就为大家讲一讲古筝中十分神秘的——泛音。
什么是泛音
音乐中,弦整体振动产生的音称为基音,而弦部分振动而产生的音则称为泛音。
同样是一根琴弦,但是我们演奏技法的不同就可以产生多个不同效果的声音。同一根弦的基音与泛音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在古筝的弹奏中,基音指的是从筝马到前岳山这段有效弦长整体振动产生的音,而泛音则是左手触弦点到前岳山这段有效弦长部分振动而获得的音。
前者是有效弦长的充分振动,后者是部分振动。
泛音怎样弹
演奏泛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食指虚按泛音点,右手食指或大指拨弦,右手拨弦时,左手碰弦并随即离去。
另一种是单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侧虚按泛音点,大指与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触弦,手掌也同时碰弦并即离弦,以此产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来吟按琴弦。
泛音的位置
古筝的泛音点在前岳山和琴码之间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处。通常我们都是在二分之一的地方进行弹奏,音高是这根琴弦高八度的音。
也有少部门泛音是在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处泛音也可以由右手单独来完成,用右手的无名指或小指轻轻触泛音点,右手的大指进行弹奏,弹完后离弦即可。
泛音弹奏的小技巧
双手弹奏的泛音需要注意弹奏时要求双手配合紧密。
在左手需要轻巧触弦,而避免用力压弦;在右手则需要保证声音的颗粒,避免敲击琴弦,而要轻轻弹拨,视乐段的需要进行力度的变化。 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泛音的轻盈和灵巧的效果。
有的古筝学习者在弹奏时,双手配合并不好。有时候左手不等右手弹完弦就离弦,从而得不到泛音效果;有时候左手离弦太慢,从而获得闷闷
的声音效果,感觉同样不对!
有的则在指力或者弹弦方法方面不讲究,用关节迸发敲击琴弦发声,有的则软弱无力,这就需要注意在前期学习时手指的发力。
我们弹奏出的泛音不能太噪,也不能太虚,要透彻清亮一点,能让人感觉到声音的结实。
不同乐曲中泛音的演奏效果
我们经常听到的《梅花三弄》、《广陵散》、《香山射鼓》等乐曲泛音多采自二分之一弦段。此处弹奏可获得该音的高八度音。
《梅花三弄》中泛音的运用将梅花那小巧的身姿、高洁的品行衬托出来,玲珑剔透,惹人喜爱。《铁马吟》中泛音似乎又模拟出屋檐下悬起的铁片碰撞的声音,等等。听起来特别的轻巧,而不噪。
筝曲《风之猎》中,泛音的弹奏要变换好几个触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