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切换]
  1. 北京
  2. 广州
  3. 天津
  4. 上海
  5. 武汉
  6. 苏州
  7. 其他

京珠 雅马哈 卡瓦依 原装进口

我的订单 0

全部商品分类

    首页 » 资讯中心 » 钢琴乐谱 » 正文

不一样的东方小提琴大师梅纽因,音乐是超越所有隔阂的艺术

1916年,在这个 20 世纪的头 20 年里,现代艺术正在欧美大陆上发源崛起,世人眼中的世界开始变得不同起来。也就是在这一年,一位音乐天才降生在了美国,而他的经历也会与他的前辈们有些不同。他就是耶胡迪 · 梅纽因


                      
儿时
梅纽因 1916 年 4 月 22 日出生在纽约,父母都是与艺术不沾边的普通人。梅纽因曾说自己幼年看着窗外的树枝,总希望会有一只鸟能落在上面。如果他的人生是这颗树的话,在他四岁时这只鸟来了,那就是小提琴。

梅纽因人生中第一位重要的小提琴老师是帕辛格,而他们的相识方式就非常的“现代”-------路边小广告。梅纽因和母亲正是在散步时看到了帕辛格的招生小广告而选择了对方,顺便提一下,课时费是一美元一节课。

帕辛格 

而帕辛格的教育方式也与众不同,他并没有让幼年的梅纽因执着于基础技巧的打造,而是让他更多的去领悟和理解音乐。(此处看向执着于握蛋手型的钢琴琴童家长。)这虽然让梅纽因的音乐生涯一度遭遇了瓶颈,但也正是从小对音乐感受的重视使得他成为了一位音乐家而不仅仅是一名小提琴家。
     


成名
都说出名要趁早。梅纽因正是这句话最好的代言人之一。他七岁登台演出,9岁开独奏音乐会,11 岁去到巴黎演出,13 岁确立了巡回演奏大师的声誉。这个肉肉脸、羞涩的小男孩彻底出名了,媒体称赞他不仅是天才,而是奇迹。出名自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频繁的演出和幼年基础的不够严谨让他不得不进入一个休整期。直到二战的爆发。



二战
如果说和小提琴的相遇是梅纽因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点,那二战无疑是另一个。面对战争,身为犹太人的梅纽因并没有像很多其他艺术家一样选择避难,而是以相当积极的态度投入了其中。在二战期间,梅纽因举办了五百多场战地音乐会,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演三场。他与十几名士兵吃住在一起,为英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波兰人等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演奏,这让他获得了与世界更直接的交流机会。

>

在这些演出中最后一首曲子往往是《圣母颂》,梅纽因说这首曲子总能让听众用祈祷者的心境去思考自己的命运。也许这份战争中的思考也让梅纽因自己确信了音乐是超越一切种族、国家和政治的艺术,二战结束后他成了第一个回德国演奏的犹太裔音乐家。



东方
梅纽因有很深的东方情节,非常热衷练习瑜伽,觉得自己前世是个印度人。在很多场合里都会看到他很瑜伽式的盘腿而坐,甚至在 60 岁生日音乐会上头倒立着出现在大家眼前。


他与中国也有很深的渊源,大女儿弥拉就曾与傅聪结缘,并给他带来了第一个外孙。


他本人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艺术家之一也多次来到中国演出讲学。他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并有相当研究,他的琴盒里总是放着一本德文版的《老子》。


写完梅纽因的一生,小编竟然很难收笔。因为梅纽因所做的远超于一个音乐家,而更多的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又有趣的人。

他成功的音乐事业仅仅是他人生的很小一部分,也希望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也能透过他的音乐,洞悉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人生阅历。

Warning: include(/www/wwwroot/www.hsgq.net//public/zuqin_bottom.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test.btyq.cn/public/bottom.php on line 1

Warning: include(): Failed opening '/www/wwwroot/www.hsgq.net//public/zuqin_bottom.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6/lib/php') in /www/wwwroot/test.btyq.cn/public/bottom.php on line 1

柏通琴行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轻松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