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切换]
  1. 北京
  2. 广州
  3. 天津
  4. 上海
  5. 武汉
  6. 苏州
  7. 其他

京珠 雅马哈 卡瓦依 原装进口

我的订单 0

全部商品分类

    首页 » 资讯中心 » 钢琴乐谱 » 正文

为什么学乐器容易放弃?怎样拥有坚持的能力?

小朋友学乐器容易放弃,不能恒久的坚持;但几乎所有的人也都知道,只有“坚持”才能够将一样乐器学好,却没有人告诉你,怎样才能够做到「坚持」



本来,“坚持”就不是一个告诉了孩子,他们就能做到的事情;也许很多时候孩子也并不想放弃,但又确实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才导致他们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半途而废。


今天,我们在讨论怎样坚持之前,先弄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习过程中容易放弃?

 

我们认为,通常有4个层面的原因:

 

1)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如果所选择的乐器不适合孩子,他(她)也不喜欢,那么往往这样的事情他们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的。

 

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或身边其他熟人的引导下地做出了一种错误的选择:

 

明明喜欢钢琴,却被父母拉着去学了古筝;

 

明明擅长架子鼓,却因为邻居家哥哥笛子拿了奖,被灌输学笛子多么多么好;

 

明明性格活泼、对吉他有兴趣,却因为家里有一个音乐学院教小提琴的姑父,而走进小提琴的教室。


 诸如此类;试想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就是错误的,那么内心的阻抗、对未来的担忧、风险的衡量等自然会令孩子选择放弃。



2)过长、过难的反馈周期

 

人能够持续的做一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够从这件事情中获得反馈,也可以说是成就感。


每个人都有获得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孩子们也是如此。

 

如果很长时间都无法获得成就感、无法被肯定,做事情的热情自然会减退;

如果获得反馈的过程很艰难,也自然会很容易就放弃;

 


3)内驱力消耗殆尽

 

在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一个人主动选择的去做某件事情,通常是被两种力量驱使,一个是内驱力,一个是习惯;

 

第二,人的内驱力也是一种会被消耗的心智资源;

 

虽然每个孩子的内驱力总量会因为基因和体质等原因,有些或多或少的区别,但关键在于他是如何分配自己的内驱力资源的。

 

所有做事情容易放弃的孩子,毫无疑问,必然都缺乏「内驱力管理」的能力。

 

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前提是,孩子的内驱力要足以支撑他度过﹝把一件不顺手的事情变成习惯﹞的枯燥和艰难的阶段。

 

但只要度过这个阶段,孩子们就能够依靠习惯的力量去做事情,而几乎不用再消耗任何内驱力。于是他们这一部分的内驱力又可以很好的用于其他习惯的养成。



养成的良好习惯越多,生活就越轻松。

 

4)过多的选择

 

是的,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太多的选择;信息的充分流通,让他们过早就接触到方方面面的知识,而他们的心智是不足以辨识这些信息的良莠的。

 

两个层面:

 

 过多的选择意味着孩子随时拥有退出的权力

 

所以他们并不会全力以赴,他们也不会对这件事情有着全身心投入的热情。

 

一旦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总会以“这个选择可能并不好,我要再看看其他的选项”为理由而轻易放弃。

 

 很多孩子总想做出更好的选择

 

所以他们就会像掰棒子的狗熊一样,不断的捡起一样又丢下一样,捡起一样又丢下一样。

 

最后的结果是,他们永远的处于寻找和试错的过程中,而始终无法脚踏实地的去做事情。

 


 -02 - 

如何培养坚持的能力

 

在明确了这四个原因之后,我们再来系统性地讨论该如何培养坚持的能力。

 

一个能够坚持做事情的人首先要具备的一个能力必然是:能够很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

 

只有将自己的生活规划清楚,不同的时间段不会相互打扰,生活的其他领域不会时常打扰他做事情,在这个时候他才能够专心的、恒久的去做一件事情。

 

所以,首先孩子要能够有一个规律的生活方式。

 

混乱无章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导致一个孩子的心智也时常处于混乱的状态,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过多的选择】这一点也包含在混乱的生活方式之内。

 

对于生活状态混乱的孩子而言,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不能是『我要怎样才能够自律』这种做加法的思考方式;



而应该是『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混乱的部分是可以砍掉的』这种做减法的思考方式。

 

所以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也许你需要做的是和你的孩子列出一个清单:你孩子现在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导致了他(她)的混乱,哪些事情上给了他(她)过多的选择。


精简选择和目标,尽量在任何层面上的选择都不能超过三个。


当拥有了一个规律化、精简化的生活方式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自律、执行、坚持等能力已经有一些较为明显的提升了。

  

接下来你要做的是:「内驱力的自我管理」。

 

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引导孩子去保存、而不是过度消耗自己的内驱力。



内驱力的消耗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自我对抗,往往是我们的理智与情感,超我与本我,对现实的担忧和天性的懒惰之间的对抗。

 

以往习惯的是用理智去克服情感,让超我控制本我,让担忧强迫懒惰,但最后的结果是这种对抗非常迅速的就消耗了孩子的内驱力。

  

因为内驱力永远处于很快就损耗光了的状态,当孩子的内驱力消耗殆尽了,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

 

对于当下的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去担心放纵自己、遵从自己的欲望、一段时间内很懒惰所带来的那些不好的后果,重要的是要省下来孩子的内驱力用于去培养做事的习惯。

 


只有做事情的习惯建立起来了,然后才能够坚持下去。

 

否则既没有习惯的力量驱动,自己的内驱力也总是很快就消耗殆尽,那么怎么可能坚持做事情呢?

 

所以【内驱力的自我管理】意味着:停止自我对抗,停止强迫自己,按照让自己觉得最舒服、最放松的方式来生活。

 

当孩子主动养成了一个习惯之后,就具备了坚持的基本素质。最后我们来谈一个意识层面上的自我操控的方法。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一个「反馈周期」的概念。



人本能的会更倾向于不断的去做那些反馈周期短、获得反馈更容易的事情。

 

网络游戏为什么会令人上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所有的网络游戏都会从各个层面上很快的给到你反馈,杀一个小兵马上经验值就涨几分,打一个野怪金币马上增加,连杀三人马上给你triple kill!

 

你的每一个动作很快的就能够得到奖励,所以你才会不断的继续玩下去,并试图赢得更大的奖励。

 

而这个原理可以充分的运用在我们的工作、习惯养成、生活等各个层面。总的来说,有两条思路:

 

1)将目标切割细化,设置多个时间与进度节点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具备解决一个问题的能力,而是一些问题乍一看上去太过的庞大,我们主观上会认为这个问题会很麻烦或无法完成,进而很快就放弃了。

 

所以将目标切割细化是一个降低心理压力的很好的方法,我们以学习吉他来举例:

 

这周孩子的目标只是练习持琴姿势,而下一周孩子的目标只是练习拨弦时的手型,再下一周的目标只是练习右手食指和拇指的指法......但是,每一周我们的目标都一定要完成。


 

2)尽快让孩子获得奖励或回报

 

将生活游戏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需要去培养的思维习惯,但这个习惯一旦建立,他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建立一种人生玩家的轻松心态。

 

这是一种优秀的生活态度,他不拘泥于生活琐碎本身,不会被当下的一些暴利或挫折所影响,而是始终能以一个宏大的旁观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命。

 

拥有这样一种“人生玩家”的心态就可以从「建立你自己生活的奖惩机制」开始。

 

也就是对一些你认为是好的行为给予奖励,一些不好的行为可以适当性的给予惩罚、但最好是忽略。

 

这样一种方式的原理也就是心理咨询中的“阳性强化法”。

 

比如,本来手型欠佳的孩子,今天在练习时,有几秒钟是比较接近准确状态的,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应该马上进行鼓励和肯定:宝贝,你现在的手型非常棒,对,就是这样!甚至可以奖励他(她)一个小的礼物,以加强其对这个状态的稳固性。

 

这样一些小小的方法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关键在于这样一种奖惩机制一旦在其意识中建立起来之后,就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个方法来引导孩子了。


Warning: include(/www/wwwroot/www.hsgq.net//public/zuqin_bottom.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test.btyq.cn/public/bottom.php on line 1

Warning: include(): Failed opening '/www/wwwroot/www.hsgq.net//public/zuqin_bottom.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6/lib/php') in /www/wwwroot/test.btyq.cn/public/bottom.php on line 1

柏通琴行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轻松下单